最近,中东再一次陷入风暴漩涡,而这次成为焦点的国家是黎巴嫩。黎巴嫩政府在一项极具争议的决定中,公开宣布同意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,并要求全国范围内的真主党武装放下武器。要知道,真主党被认为是中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反以力量之一,他们怎会轻易妥协?很快恒捷配资,不仅真主党拒绝屈服,连黎巴嫩国内的普通民众也表现出强烈的不满。首都贝鲁特以及南部地区接连爆发大规模游行,人群高喊口号,要求政府撤回决定,给民众一个合理的交代。
出乎黎巴嫩政府意料的是,这一决定甚至引发了境外民众的连锁反应。也门多地的群众自发上街声援真主党,批评黎巴嫩政府背叛民族利益。而在紧张局势升级之际,黎巴嫩政府竟直接引导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中的法军,对真主党展开行动。这无异于点燃了中东局势的另一根火柴棒,让伊朗迅速作出强烈反应。
事情发生在8月7日。这一天,黎巴嫩内阁召开了一次特别紧急会议,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应对美国提出的停火方案。根据这份方案的内容,黎巴嫩政府如果能迫使真主党交出武器,那么作为交换条件,以色列军队将从黎巴嫩南部撤出,美国还承诺提供一笔巨额资金,帮助黎巴嫩进行经济重建。表面上看似“一举两得”,既能换回部分领土,又能获得经济支持。但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,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深远的隐患。黎巴嫩政府显然希望借此机会同时削弱真主党的影响力,但这种短视行为无疑是饮鸩止渴。
展开剩余70%真主党一直是黎巴嫩国内唯一能够与以色列抗衡的武装力量。若其放下武器恒捷配资,黎巴嫩政府军本就羸弱的战斗力根本无法抵挡以色列的军事压力。更何况,以色列过去数月已对黎巴嫩发动了数百次空袭,打击范围甚至扩大到首都贝鲁特,这足以证明其野心绝不局限于南部地区。即便达成停火,以色列也可能随时撕毁协议,再次卷土重来。黎巴嫩政府若真牺牲真主党,无异于抽掉国家赖以支撑的脊梁。
在黎巴嫩,真主党不仅是军事力量,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。不少民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,如果没有真主党,黎巴嫩早就沦为“第二个加沙”。他们愤怒地指责政府迎合西方,向以色列出卖国家利益,要求现任政客下台。事实上,长期以来,黎巴嫩政府在民众心中形同“透明”,超过半数的黎巴嫩人认为政府无力解决经济困境,也未能带来国家的复兴,如今却要拆解唯一能保卫国土的力量,这自然让民众无法接受。
在7日的会议上,真主党一名部长更是愤然离席,他警告称,一旦解除武装,以色列必将毫不犹豫地使用飞机和重炮,将黎巴嫩推向加沙那样的地狱。然而,这些声音却未能被政府采纳。随后,黎巴嫩政府军更是直接带路,引导维和部队中的法军突入南部山区一处储存真主党武器的洞穴,强行缴获火箭弹发射器与小型火炮。守卫武器的真主党武装奋力阻止,与法军爆发短暂交火。这一事件被民众视为政府“引狼入室”,将外人带来对付本国同胞,引发更猛烈的抗议浪潮。
与此同时,也门等地爆发声援游行,民众愤怒谴责黎巴嫩政府的懦弱,称这是彻头彻尾的背叛。而伊朗在得知此事后迅速行动。作为中东地区最重要的反以势力核心,伊朗深知真主党在战略上的牵制作用。8月8日,伊朗国家电视台及多家媒体纷纷表态,称真主党是“合法抵抗力量”,解除武装将严重打破地区力量平衡。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同样强调,德黑兰不会袖手旁观,暗示未来或将采取一切可能措施予以干预。
可以想见,如果黎巴嫩政府继续对真主党施压,内部将不可避免地爆发更严重的社会动荡,甚至可能陷入武装混乱。在这种局势下,以色列必然会伺机而动,而装备老化、训练不足的黎巴嫩政府军几乎不可能抵挡其进攻。换句话说,黎巴嫩政府此举不仅加剧了国内裂痕,更可能为以色列的扩张提供了绝佳机会。局势走向何方,仍充满变数,但可以肯定的是,中东这片动荡的土地,又一次站在了新的风暴边缘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创利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